昨日,第三届“岭南论坛”在广州成功举行。千余名经验丰富的政商人士,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齐聚满眼绿色生机的中大校园共同论剑,寻找新一轮改革的动力。论坛以“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为主题,众多演讲嘉宾共同聚焦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可能释放的红利,探讨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寻找中国经济焕发新活力的路径和方向。昨日论坛上妙语连珠,掌声不断。论坛主席刘明康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还有待更多的决策和兑现,所谓“一分的部署,九分的落实”。
广东正在制定政府权责、市场主体投资“两份清单”
在新一轮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昨日论坛上的一个焦点。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广东要全面深化改革,核心要求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他指出,在政府和市场这对关系或者这对主要矛盾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理好这对矛盾,固然需要解决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府行为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为市场主体减负。比如,在经济运行中,过多依靠优惠政策推动、过细制定产业规划、错位进行价格补贴、重行政审批轻市场监管、涉企收费项目仍不少等,都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题。
徐少华表示,当前广东正着手制定“两份清单”:一份为“正面清单”,即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主要是规定政府部门可以做的事情——法无授权不可为,指的是要明确政府权责的内涵和外延,在横向层面,界定政府不同部门的权责边界,实现一件事情由一个政府部门主管。在纵向层面,划清省、市、县三级政府不同层级的权责边界,并建立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运行规制。
另一份为“负面清单”,即对市场主体的投资清单,主要是规定投资行为限制的领域——法无禁止即可为,指的是列出投资限制准入的范围,清单之外的投资领域,各类企业皆可自由进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释放市场主体引擎动力。
徐少华强调,广东深化改革的进程同时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两者既有相互促进,也有问题倒逼。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广东迫切需要主动融入、强化竞争合作,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中不断强身壮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当前广东正在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区,其核心意义就在于致力建设法治化、国家化营商规则,实现由“政策洼地”向“政策高地”转变。
此外,在前两届论坛上都呼吁政府减少对市场行政干预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特别提出,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干该干的事”,发挥主导的作用。而在充分竞争的领域,政府不要插手太多,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李春洪表示,目前公共服务领域有过度市场化的趋势,最突出的是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这些(公共品)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反而市场化了。”李春洪说,政府的作用必须要正面地发挥,现在存在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
以开放倒逼改革 参与全球规则重构
昨日岭南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未来五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可能会进行深度的调整,一系列重大的贸易和投资的谈判或将结束,这很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规则的体系。
他指出,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重构,探寻中国经济改革红利,并以此来推动国内的改革。“从省市的地方层面思考,尤其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先驱出发,我们可以积极争取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先行区,以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和国际规则来倒逼自己的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本地区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经验后逐步的推广。”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认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正在重构,制造端开始下滑,服务和数字产品在价值链的地位不断上升,市场监管也面临着重大的变化。“现在更加迫切需要开放倒逼改革,以适应全球多边机制的变化。培育本土全球跨国企业,迎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指出,中国过往借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创造了一轮经济发展红利,期待下一步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令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发展。“投入TPP规则,尤其是竞争中立、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推动政府解决越位、错位问题。”张文魁表示,作为下一代贸易协定,TPP在关税减让、服务业和投资开放、劳工和环境标准、约束国有企业等方面的高标准都降对中国改革将起推动作用。中国如积极主动地加入TPP,国内经济能够进入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