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去年,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以占全市14.7%的区域面积,贡献了全市44%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53%的进出口总额。“当前,我市各开发区劲吹‘二次创业’之风,着力于招大引强选优,着力于转型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吸引资本的‘洼地’和转型升级的‘高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吸金逾200亿元 成资本“洼地”
“去年初以来,我们转变了以往的蹲点招商方式,开始走专业化招商路子,通过委托专业团队,特别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咨询机构、外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外国政府在中国设立的办事处等,获取项目信息。同时,我们坚持服务型招商,通过招商服务和以外引外,赢得投资商的青睐。”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善根告诉记者,作为全市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嘉兴经开始终把招大引强选优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4年来,该区实到外资年均增长24.5%,引进市外内资年均增长27.6%。引进了美国雅培营养品、德国海拉灯具、丹麦乐高玩具和北大青鸟上海自贸区嘉兴服务中心、台昇国际广场、万达(嘉兴)广场等一批大项目与好项目。
今年2月13日,嘉兴港区成功签约建区以来单个最大市外内资项目——北京信汇年产35万吨碳四烷烃深加工及储罐区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23.8亿元,项目计划今年三季度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50亿元。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正步入高速发展的“第二春”,除富鼎电子、晋亿实业实现增资外,特易购也在已设立物流项目的基础上,新成立总投资超亿美元的特易购商业(嘉善)有限公司,欲打造中国区域的销售总部。
各类资金和创新要素正在开发区呈加速集聚态势,使其成为资本“洼地”。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开发区(园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数占到了全市总数的83%,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占全市总数的51.2%。合同利用外资2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内资到位注册资本金112.6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9%、67%和69%;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研究院)、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3家,占全市总量的59%。
提质增效 成转型升级“高地”
去年初以来,我市各开发区唱响“二次创业”主旋律,在培育有竞争力产业、实现集约节约发展、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建立至今,始终把经编产业作为“一号主导产业”,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近500家入园企业中85%以上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经编业经济总量已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在特色明显的基础上,如何做强优势?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新达告诉记者,该园区提出了“三产创新发展”的思路,建设了1平方公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一流环境、一流服务吸引一流人才,聚焦经编关联企业总部、研发检测、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是开发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全市开发区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62家,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产业这两个产业集群产值都超过了百亿元,主导产业集聚率最高的开发区达到了83.28%。”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市开发区在全省的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2013年年底,省商务厅公布“首届浙江省开发区特别贡献奖”名单,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榜上有名。“全部11个获奖开发区中,我市占4席,充分说明嘉兴的竞争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二次创业”,今年我市还将有不少新动作,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新经济园。结合“空间换地”行动,我市将集中力量加强各开发区的核心区建设,每年建成新经济园产业用房3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