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起,在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市间通话没有了漫游费和长途费;10月1日起,本地网电话(固定电话)4市间通话也将取消长途费,调整为按本地通话费标准执行。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市同城化正式启动。
按照广西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北部湾经济区内4座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将优先实现通信、交通、产业、城镇体系、旅游、金融、教育、社保、口岸通关等九大领域的同城化建设。
这意味着,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加速。
在这一背景下,4城支点之一的北海,又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契机呢?
纠葛的四角关系
在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拉动力的情况下,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之初,区内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基于各自的发展目标,都想争得最大量的资源,在巨大的外资“利益蛋糕”面前,四个城市 经常“互不相让”。
由于四市之间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又缺少紧密合作机制,产业链条短,缺乏上下游等环节的相互衔接与延伸,产品附加值低,存在结构趋同、产品趋同,低层次的竞争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其中,由于南宁是广西首府,具有先天资源优势,而这又使得在四城竞争中,“北、钦、防”三个资源禀赋接近的港区城市的竞争尤为激烈。
三个港区城市早期对各自的定位,都是为大西南出海通道服务的海港城市。但近年来,北海、钦州的城市定位,逐渐转到了以发展钢铁、电力、炼油、造纸等重化工业为主的海港工业城市上,走上了“以港兴市”的道路。虽然防城港没有明确提出大工业战略,但其招商项目也显现出了工业主导的思路。
由于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的相似性,三个港区城市的战略措施,都把招商引资放在了第一位,都严重依赖外来投资。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经济学家徐逢贤表示:“三个港口城市最后竞争的结果,不说其两败俱伤,但至少会影响三个港口城市的发展。”
徐逢贤分析,南宁是广西的省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盟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因此南宁与东南亚的联系要比三个港口城市的联系要紧密,因为它既是外交上的联系,商贸上的联系,还是政治上的联系。
此外,南宁承东接西的作用比港口的城市要有利,往东与长沙城市圈比较近,往西与云南贵州比较接近。但是作为港口行业中心来说,北海的优势比较突出。
在其看来,防城港靠近越南,在与东南亚特别是越南的航运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越南仅是一个国家;如果把北海建设成西南国际港口中心,对接整个东南亚,那么北海港的优势及名气将会大于防城港,因为北海港的出海口广阔,海洋产业比防城港丰富。
而钦州港离南宁较近,可以依靠南宁发展,但因防城港和北海的发展,其港口发展会被逐渐削弱。
同城化下的北海走向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明确了北部湾城市群在多区域合作中的分工。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南宁主动承接沿海大工业的辐射,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城市建设实施向南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与“北、钦、防”城市群的对接,努力把正在开发建设的五象新区打造成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总部基地。
钦州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防城港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开发,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主要向北、向东及企沙方向拓展。
北海则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发挥宜居优势,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北推进,铁山港区作为城市功能区布局建设,统筹北海城区与合浦县城、铁山港区基础设施建设。
这标志着经济区内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联动。
2008年6月29日,广西北海市城市发展战略及土地投资高峰论坛上,北海市副市长刘宏武表示,北海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定位中立足北部湾,沟通东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成为城市网络的节点。
根据计划,到2015年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4个城市将实现交通同城化、金融服务同城化、口岸通关一体化。北部湾城市群步入“同城时代”。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北海之前的发展处于自觉的自发的发展状态,现在是规划的协调的发展”。
“同城时代”的到来,将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我国西部沿海逐步形成开放程度高、竞争力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大的新城市群。
在徐逢贤看来,北海距离南海稍远,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渔业资源比钦州港及防城港优越,且靠近经济大省广东,可以与湛江的港口协调,因此贸易、吸引外资的力度都将会比其他两个港口城市要强。
北海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通道,不仅是广西建设的重点,也应该是我国的建设的重点。但是,北海在四个城市中,区位优势明显,然而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经济的发展上还是处于一种中偏下的水平。
“北海想要在未来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个清晰的认识,取长补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将优势价值最大化。” 徐逢贤说。
郁鸿胜表示:“未来的北海将是在国家的中西部地区、西南地区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的城市,其支撑作用表现在产业带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等”。
但是,考虑到直到目前,在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少有成功案例的现实,所谓的四市同城到底能够给北海带来多大的实际改变,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