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投融资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为民间资本提供巨大商机。昨日,商报记者从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举办的“新常态下金融创新服务研讨会”上获悉,在实施PPP过程中,生态环保和农业等七个重大领域将为民营资本提供投资舞台。
据悉,PPP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融资模式,适用于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我市实施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吸引了商业银行的参与。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人士透露,他们将借助和凭借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PPP新模式,寻求配套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推重庆PPP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中信银行重庆分行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分析,秉承“投行智慧、中信创造”的核心品牌理念,继续发挥“商行+投行”、“债权+股权”、“境内+境外”的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结构和渠道优势,从PPP项目的设立、运营、移交全流程跟进,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同时,PPP创新模式的引进也将为民营资本带来巨大商机。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部主任吴怀山说,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PPP模式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巨大商机。城市基础设施根据不同的属性,可以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也被称为“纯公共品”,如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大多不产生直接的收益,一般由政府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也被称为“准公共产品”,能够通过收费实现财务收入,可以采取引入私营部门参与投资的PPP模式。而将迎来民资的包括生态环保投资、农业和水利工程投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交通投融资、能源设施投资、信息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投资、社会事业投资等七大领域。
据了解,参考国内外经验,PPP模式现在主要运用于供电、供水、废物处理等公共事业,公路隧道等交通运输项目,医院、学校等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等其他专业性服务。研究表明,到2020年,仅仅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而新增的市政建设,包括公共交通、市容环卫、污水处理、绿化、热水供应、道路桥梁等资金需求大约就有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