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财政部确认了置换地方存量债务的传闻。外媒评论认为,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方式,中国政府希望解除偿还逾3万亿美元地方债务的担忧,这么做实质上是拖延问题。
本月8日上周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财政部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人民币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利率一般较低,匡算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500亿元。两天前,华尔街见闻援引中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经济观察报》网站发布的消息称,财政部批复置换的存量债务总额为3万亿元,其中1万亿已批复到各省财政厅。
彭博新闻社报道认为,财政部上述置换存量债务的方法还有些问题悬而未决,比如投资者会不会被迫要参与债务置换、地方债务有多公开透明、这类负债会不会导致全国财政紧张。该报道援引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预测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约有25万亿元,超过整个德国的经济规模。
今年中国政府预算的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总额度为6000亿元,其中一般债5000亿元,专项债1000亿元。上述报道援引穆迪旗下评级机构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观点称,这6000亿元还无法满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今年的融资需求。该机构驻香港的高级副总钟汶权(Ivan Chung)认为,
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务将为中央政府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争取时间,过渡期需3-5年。上述1万亿元置换存量地方债务将能满足今年地方到期债务的再融资需求。
对于上述地方存量债务置换的方法,彭博报道总结了以下五大问题:
1、投资者会不会被迫将地方融资平台债券转换成低收益的市政债?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姚炜认为,置换存量债务近期将缓解地方政府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钟汶权认为,小型地方融资平台的前途未卜,平台债的收益价差可能扩大。
2、置换存量债务是会提高还是会降低地方债务的透明度?
管理固定收益投资人民币20亿元的上海耀之资产管理中心首席运营官王鸣预计,市政债的信息披露将符合财政部设定的标准,今后几年透明度会提高。市场会欢迎增加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3、哪种地方融资平台债券能置换为市政债券,这类平台债支持的项目是否可以归为地方政府债务类别?
去年10月初,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当月财政部出台相关甄别地方债务的办法,将存量债务分为地方政府应偿还和不应偿还两类。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预计,在地方融资平台债之中,划分为不属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占比达30%。中诚信的分析师认为,高铁、地铁、公用事务等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可能归为地方政府债务。
今年1月,中诚信副总裁韩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经该司测算,今年全年到期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约为1.4万亿,预计今年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规模为7000亿元,其缺口需通过项目收益债、PPP项目其他融资方式进行补充。
4、用于置换的新发市政债券将得到哪种主权保障?
穆迪昨日的报告认为,中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债券信用与他们同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有关。他们的评级可能较集中,不会比中国主权评级Aa3级低两级以上。
5、置换存量债务会不会导致政府财政紧张,影响信誉度?
数据供应商CMA数据显示,昨日,体现违约风险的中国信用违约互换(CDS)跳涨5个基点至92基点,涨幅创今年1月9日以来新高。渣打去年6月估计,中国公债与GDP之比为251%。
本月6日,中国财长楼继伟提到,按预算收支口径,今年中国政府预算赤字与GDP之比将由去年的2.1%升至2.3%,按实际收支差额口径,今年的赤字率约为2.7%。
野村驻香港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置换存量债务这种重组有助于偿债,但无助于支持今年投资所需的债务增长,而这类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更大。还不清楚中央政府会不会将市政债纳入其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