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汕头构筑新平台 海湾新区成型在即

来源: 时间:2013-09-18 08:39:44 浏览次数:

 

 在广东省的支持下,汕头经济特区正在谋划建设一个新的国家级平台——汕头海湾新区。

    本报记者从汕头市官方渠道获悉,汕头市依据汕头海湾新区发展规划和定位,已将海湾新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组织架构设置以及政策创新的方案上报到广东省,具体方案有望在本月获得批复,这将为汕头海湾新区从省级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平台打下基础。

    “相信在本月下旬就会有确切的消息出来。”汕头市发改局副局长廖小平对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该市已经着手搭建海湾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等基本框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擦亮特区牌子,实现振兴发展,必须构筑改革创新发展平台,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争取多项政策支持

    汕头市规划局副局长黄锦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汕头是个内海湾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城市发展架构很难拉开,“你开车就可以看到,很难有稍微大块的土地可用”。

    为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汕头市在2011年编制《汕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定下了“南拓、北优、东扩、西联”的发展战略,并谋划了东海岸新城、濠江新城、珠港新城、西部生态智慧新城、粤东物流新城等一大批发展平台。

    广东省在考虑粤东地区发展现状后,将汕头定位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要求加快汕头东部新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对粤东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此格局下,汕头市决意将前述众多平台整合,成为新的海湾新区,以期实现政策层面的创新突破。2012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汕头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启动了汕头海湾新区建设的前期工作。

    根据《汕头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海湾新区将以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和濠江滨海新城南滨片区的36平方公里为核心,再向外拓展至480平方公里。

    黄锦林透露,在向广东省争取的政策和支持中,有两项重点内容:其一是土地指标和土地政策的支持;其二是财税政策上的调整。前者是为了解决困扰汕头已久的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后者则是为了赋予海湾新区启动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

    此外,汕头市还有意在通关制度、海域使用、保税区升级等领域取得突破,有意在海湾新区的范围内建立“自由贸易功能区”,使海湾新区成为提升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发展质量的重要平台,增强区域服务能力。

    发展华侨经济

    汕头海湾新区的构想,发端于汕头经济特区“扩围”后,寻找新发展动力的要求。

    2011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要求汕头进一步发挥特区在改革开发中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在此之前,汕头市经济曾长期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中。

    “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来支撑汕头的发展”,黄锦林表示。

    汕头因“侨”而兴,因此汕头市希望广东省赋予海湾新区一系列省级政策权限,在推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海峡两岸以及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我们将在海湾新区3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面向国际、服务华侨、拉动全市的重大战略平台。”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将加快规划建设海湾新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社会管理模式突破,以此引领带动全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据他透露,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文件,将在近期上报广东省,并请广东省报国务院,“一旦得到国家的支持,这个试验区就将和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样,成为汕头加快发展的新平台,汕头特区也就更‘特’了。”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