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1日在谈地方债时称,目前地方债审计尚未结束,无论数额如何届时公开没有压力。应如何看待这一说法?中国地方债可控吗?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曾估计,中国的地方债规模可能超过20万亿元。刘家义日前则表示,解读债务不能仅看绝对额,而应看债务用在哪里、形成的资产是优质还是劣质、偿债能力如何等。根据以前审计的情况看,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债务。
“地方债总体还是可控的,从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看也比较合理,只是需要适当调整举债主体平台。”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守国认为,尽管市场预测地方债数额较大,但中国政府手中掌握的优良资产很多,地方政府拥有大量土地储备,总体偿债能力较强,调控能力和区间都比较大,不用过度担忧。但美债违约风波是前车之鉴,中国地方债涉及层级多,区、县、镇特别是小的县和乡镇地方债风险更让人担忧,应该重点防范其过度举债。
他说,地方政府的举债主体也应该优化,可以考虑减少数量,该撤销的平台要撤销,保留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平台,如省市县三级平台就足够了。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光认为,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的一般财政支出较多依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能否争取到资金会引发博弈,因此地方债应当引起重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中国地方债风险可控,目前是地方债风险积累期,短期内爆发系统性风险可能不大,但还是应该摸清底细、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