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政策抓手之一,简政放权已经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常客”。从去年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共召开了5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据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其中33次提及或出台简政放权措施。
为何国务院如此重视简政放权?为何李克强总理三令五申“政府要自我革命”?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政放权是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手段,分清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目前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出现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以及边际效应下降等现象,让政府意识到需要降低行政干预,更多地让市场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33次国常会聚焦简政放权,内容主要集中在取消或简化项目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和创业创新等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创新提及最多,在33次会议中有16次将创业创新列为主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强调创业创新主要还是让市场开放度提高,让各类经济体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企业活力。”
简政放权的效果已然很明显。在5月9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给出了一张“成绩单”:三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至70%。
这只是阶段性成果。在会上,李克强还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今年简政放权还会继续加大力度。
该怎么做?他指明了方向:继续减少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双创”的效率。
张立群表示:“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是要配合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中五大任务要顺利完成,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让要素资源在更高水平组合。体制机制趋向成熟是供给侧改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