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自发自还以后,每年的地方债务评级的标准都是3A,但是地方政府的3A评级背后拥有的都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隐形担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郑醒尘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资信评级与国外相比较为特殊,因为地方政府支出安排受上级政府影响较大;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西方国家地方政府都有全面的财务报表。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平认为,应该制定完善的地方政府融资体制。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态度也要明确,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由于目前市、县级政府不能直接发债,需要省级政府代发,所以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发债规模。还要严防PPP所产生的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并且要避免出现‘明股实债’的现象。”陈新平告诉记者。
现在中国地方债务在管理方面面临一些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崔慧玉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债务管理从纵向上缺少统一的部门领导,债务日常管理工作无法成为一个部门的核心任务,缺少明确的部门职能和工作责任;目前的债务管理影响了正常的财政预算管理。
“中国地方债务尚未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格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明股实债可能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而且出偿债资金难以保障,基本都是以土地出让金为主。”崔慧玉告诉经济观察网。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李红霞认为地方债隐藏局部风险,地方债发行定价没能体现市场化原则,地方债评级难以做到有效评估和预警,地方债务置换升温加大了未来偿还的压力和风险。
郑醒尘判断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尤其是公共支出压力大,并且在未来几年还有加重的趋势。
李红霞认为地方债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省以下各级政府分税制改革不尽完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