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年终决算会议上披露了一组数据:2018年深圳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102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财税收入4 .6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在一片媒体的叫好声过后,南都记者梳理近年来数据发现,深圳市财政收入增速已换挡。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如深圳这样“财大气粗“的城市出现财政收入增速换挡的情况,正是财税改革攻坚发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负的必经阶段,就如同分娩前的阵痛,忍过痛楚,才能迎来健康新生。
2018年深圳财政收入9102亿元增长5 .6%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数据的变化,在实质上反映着当地的经济体量、经济活力与增长质量的变化,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呈正向关系。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深圳速度”也从2014年开始掉下两位数,但增速依然位于全国前列。受宏观经济下行走势影响,多数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深圳市财政收入2015年增长了30 .9%,当年全国多数地区增速也都达到两位数。但2016年增速为9.1%;2017年稳定在9.2%。而在同时期,2016年后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达两位数的地区已凤毛麟角,且个别地区还出现了负增长。2018年深圳市虽取得9102亿元的辉煌成绩,但细算下来,增长率仅为5 .6%,可谓创下了五年来增速新低。而结合北京、上海、深圳三座一线城市来看(注:广州2018财政收入尚未公布),从2015年到2018年,财政收入增幅皆放缓。
减税加码财政收入增幅压力大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深圳是较早推行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城市,在减轻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减少。深圳市财委报告显示,2016年深圳市全年实现营改增减税314.6亿元,约占全国减税总规模的5 .6%。同年,深圳市还制定了《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优环境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企业降本增效。
深入推进财税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工作重点。2018年以来,深圳市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全口径上线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等一系列措施,使减税降负不断加码。据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统计,2018年1至11月,深圳市出口退税917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且可以预见的是,在2019年各项减税政策持续发力下,特别是新版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深圳市财政收入增幅压力将变得更大。
收入结构调整方面任重道远
除税收收入以外,非税收入近年来在深圳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20%左右的比重。非税收入指的是政府除了税收以外、来自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政府性基金项目等其他方面的收入。有专家指出,非税收入增长过快是财政增长“不健康”的表现,且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也意味着地方经济不乐观。
令人关注的是,深圳市非税收入增速在2017年急转直下。截至2018年上半年,深圳市非税收入下降11 .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从2014年上半年的47.7亿元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17.5亿元。然而即便如此,在专家看来,深圳市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依然过高,财政收入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