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上海市印发《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1-04-14 17:00:40 浏览次数: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4月14日消息,为加快打造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构筑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新支点的总体要求,上海制定《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了《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关于发展目标。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具体表现为“三高地五新城”,即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具体指标上围绕“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了24个核心发展指标。比如,“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

关于空间布局。依据“轴向带动格局、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组织模式,南汇新城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一核”,即滴水湖核心。打造具有人口高度集聚、空间多元复合、海湖特色鲜明、城市核心功能完备的城市核心区。围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研发孵化和航运服务等功能,营造世界级商业商务环境。“一带”,即沿海发展带。依托两港大道、两港快线等沿海大交通走廊,强化交通快速通达与经济联动功能,串联滴水湖核心和“四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通,加快“一核”和“四区”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产城融合和开放创新的发展格局。“四区”,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科技产业区、综合产业区、新兴产业区。

关于主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1、开放创新引领计划。全面完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主要任务,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在投资准入、货物与服务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风险压力测试,率先实现突破。积极探索特殊税制安排,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最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港。增强创新策源和国际创新协同能力,积极布局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各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2、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产业和绿色再制造产业。聚焦“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3、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以“五型经济”为核心,先行先试金融开放及跨境资金自由流通的制度创新,重点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等产业,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国际化、高能级金融要素平台,加快建设“滴水湖金融湾”,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新地标。实施“总部激励计划”,集聚各类总部机构超过50家。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探索建立高效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数据港。

4、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和“一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支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初步建成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到2025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培养10万名以上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集聚3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力争年均导入人口达8-10万人。

5、综合交通提升计划。围绕“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发展体系目标,推动一批对外通道项目建设,打造对外交通枢纽节点。完善内部交通体系建设,推动新元南路、X2路等一批主次干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运量示范线建设和运营,加快完善静态交通,扩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新改建骨干道路总里程不少于110公里。

6、公共配套完善计划。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华师大二附中临港校区、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市六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及医疗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科医生数达到0.45人/千人。商业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上海天文馆、冰雪之星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到2025年,年接待旅游量达到1500万人次,新增规划住房建筑总量约1600万平方米。打造国际数字生活样板间,建设不少于10个示范性数字生活社区。

7、生态环境秀美计划。加快城市公园提质改造,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7平方米,美丽街区覆盖率不低于45%,建设绿道总长度不低于200公里,规划公园绿地实施率不少于50%。全面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城镇化地区35%左右区域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50%。

8、文化软实力塑造计划。规划建设地区级图书馆、剧场等文化设施项目,试点跨境艺术品保税交易,拓展创意文化、文物艺术品交易等创新业态。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代表性项目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9、城市治理提效计划。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引进优质公共服务机构。提升“一网统管”精细化治理水平,重点建设不少于30个数字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和体验中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10、营商环境优化计划。加大“放管服”改革,实现全链条“极速审批”,全过程“极准监管”,全覆盖“极优服务”,成为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区。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落实“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各项改革任务,探索“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全面推行跨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设立“窗口事务官”,全面提高审批事项窗口办结比例,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运行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上一篇:北京今年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公布!共158个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返回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