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地方政府需要正视PPP带来的挑战

来源: 时间:2014-05-12 07:31:47 浏览次数:

 

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PPP(公私合营)这一概念的热度持续上升。有业内人士笑称,“如今不同处室办公室里同事见面,已经到了言必称PPP的地步了。”在5日召开的中国PPP沙龙上,消息称,一部专门规范PPP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法》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将很快对外发布。从各种公开讨论看,各方——尤其是地方政府其实并不了解PPP到底为何物,也不清楚它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前述沙龙上,一些咨询人士直言,PPP现在主要是政府热心,然后才是投资人热心,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缺钱。一位研究PPP的资深学者也持相似观点,面临严重的地方债压力,地方政府真的没钱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一推PPP,地方政府第一反应就是又可以上项目。但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恐怕是搞不好PPP的。与现在地方政府熟识的BTBOT不同,PPP强调民间资本必须出钱,同时必须参与项目运营,与政府共同分担项目风险,分享收益。相比之下,BT在实际运用中变成了垫资施工,BOT则是政府向私人部门承诺固定收益,私人部门基本不承担风险。民间资本持续参与项目的投资运营要求,地方政府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制度的建设上,要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招商引资,解决融资来源的工具。说白了,PPP是公私双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但这些高投入的合约要经受住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检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PPP,不只是政府与私人投资部门双方的合作,如何体现公众利益也是重要考量。比如地铁涨价,票价提高政府可以减少补贴,PPP公司也可以有更多利润空间,但公众的福利会损失。没有解决好这些顶层设计上的问题,PPP项目的前景令人担忧。这使得前述的立法工作变得极为重要。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