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合作项目或再遇“紧箍咒”。昨日,记者获悉,近期或受到监管层的窗口指导,中融信托自6月以来几乎没有再新批政信类项目。
中融信托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称,其6月中旬报上去的一单福建地方政府融资项目,“一直批不下来”。“公司最近对政信类项目收紧了,凡是由地方财政担保或实际还款的项目,都不批。”他说。
事实上,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监管层一直都对信托公司的政信类产品颇为警惕。今年春节后针对金融监管的工作会议上,银监会要求各金融机构于年内收缩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贷款。
从上半年的发行情况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有政府信用“背书”的政信类合作项目反而有所增多。
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发行的项目中,投向基础产业领域的共计366个,与去年同期的224个相比大幅增加了近六成。不过,从融资金额来看,第二季度政信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共计556.35亿元,同比略降了7.43%。也就是说,从融资金额的控制来看,上半年投向融资平台的信托贷款趋势基本与监管层的要求相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发行的信托项目多是较早就批下来的。若中融从6月起不再新批项目,该公司以后政信类项目或会逐渐稀缺。
据记者了解,目前暂未听到其他信托公司有受到类似的窗口指导。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融信托为唯一一家注册地在黑龙江的信托公司,这或是当地监管部门的行为。不过,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认为,未来政信项目收紧将是大趋势。
格上理财研究员欧阳岚指出,“不能盲目迷信”政信类产品。这是因为,部分平台公司为了规避监管,通过新设子公司借壳融资。而这些小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质量低下、项目收益远难达到预期等缺陷。此外,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虽尚处安全区间内,但地方债务规模的过度膨胀和负债率的不断上升,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再者大部分地区融资平台的抵押资产都是土地,因而地价波动直接影响政府的融资和债务偿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