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地方债正面临偿债高峰期和债务清理“解剖期”的双重重压。这个时候的“不对称降息”确实让地方政府大松了一口气。
“好比雪中送炭……又好像千斤重担减轻了。”11月25日,西南某省一位要求匿名的政府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各地方政府身上背负的巨额债务,在降息后旧债成本略有降低,更重要的则是,未来自主发债利率下行。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地方债总额为17.9万亿元。今明两年进入还债高峰值,总计有6.3万亿元地方债务急需偿还,各地政府面临大考。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资金流向自有其规律,“这次降息主要受益于地方债和房地产,对个体企业贷款成本下降关系不大。”
一家股份制银行江苏常州分行人士称,降息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政融平台在银行的利息支出和财务成本,“但非银行融资包括私募债、信托等利率是固定的,这部分没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