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资产证券化 从“弃儿”到“宠儿”

作者:贺宛男 来源:理财周刊 时间:2015-01-19 12:20:58 浏览次数:

 

如今,我们的货币政策不能继续放松,包括降息降准等措施对央行来说均需慎重考虑,向存量要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来释放流动性,兴许就是一个获取“稳定现金流”的“破冰之举”。

  114日,一则银监会关于“准予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20152号文)”,使银行股笑逐颜开,可整个股市却跌多涨少。个中缘由很可以作一番剖析。

  资产证券化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弃儿”,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便是“罪魁祸首”。也许正因为此,中国在2005年进行了少量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后,就长期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125月重启。即便如此,20122013两年仅尝试着各发行了100多亿元,2014年算是大踏步前进,全年也就2700多亿元,相对我国70万亿~80万亿元信贷资产,根本不成比例。

  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411月,银监会发布1092号文,信贷资产证券化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类似文件,对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取消事前审批,实行事后备案;保险市场项目支持计划也蓄势待发。一时间,银、证、保三家均热捧资产证券化。直到新年伊始的银监会2号文公布了27家银行名单,17家上市银行中,除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外全部在列,而据报道,包括国有大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后续批文”也将很快下达。

  资产证券化何以从“弃儿”变为“宠儿”?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包括信贷资产(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小微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融资租赁资产,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等,大头是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盘活存量资产。想想看,我国有70万亿~80万亿元贷款,如果拿出其中的百分之一、哪怕千分之一用于发行ABS,就将释放出数万亿元、或者数千亿元的流动性,对那些持有较长期限信贷资产的金融机构尤为明显。而对资本市场来说,则可减轻银行每隔两三年就要扩充资本金(圈钱)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和三农获得较多的贷款。当然,银行流动性增加了,其收入和盈利的提升也不言自明。

  从更宏观的层面考虑,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就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到要“开展资产证券化创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必须及早分散银行风险。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疲软,银行贷款不良率和不良贷款金额都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随着土地财政越来越难以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引发的风险更令人关注。据统计,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国企的债务已近100万亿元,这些债务绝大部分落在银行身上。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01443号文),要求15日前上报地方债务的具体数据,明确将“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并对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随着地方债务公开制度的实行,包括准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市政债,将一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当是分散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如今,我们的货币政策不能继续放松,包括降息降准等措施对央行来说均需慎重考虑,向存量要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来释放流动性,兴许就是一个获取“稳定现金流”的“破冰之举”。

  笔者曾以“本轮牛市的实质——政府减杠杆 家庭加杠杆”为题,在本刊撰文。同这轮政策性牛市(资金市)是为了政府减杠杆、家庭加杠杆一样,受国家政策的鼓励的资产证券化的“爆发式增长”,也是为了政府减杠杆、家庭加杠杆。当然,关键是风险要控制得当。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