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存量债务解决机制需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上海商报 时间:2015-03-19 07:36:32 浏览次数:

 

近期,财政部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匡算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利息负担400亿-500亿元。不过,债务置换仅仅部分解决流动性错配问题,创新债务解决思路框架,存量债务解决机制需整体解决方案。

  从当前形势看,中国不存在整体偿债风险,但存在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政府收入流与债务还本付息之间的结构以及期限的不匹配,债务投向过多地向低效率投资倾斜,且过多地挤占有限的资源、资金,导致挤出效应迅速扩大,也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商业回报。考虑到今明两年偿债压力大,以目前的存量余额计,两年到期需偿还金额分别达到6.6万亿元、5.2万亿元,尽管2013年土地出让金已超过4万亿元,但只占到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15,远不够支付利息,这势必给整体流动性和信用体系带来挑战。

  第一,积极探索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比如,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将城市公用事业所有权、经营权和养护管理进行有效剥离,吸引各种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推行项目融资,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可采取PPP(公共私营合作制)、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或设立城建银行。

  第二,建立基础设施产权市场,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进出/退出机制,以便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市政建设项目资产证券化进入地方预算,使地方债务阳光透明。

  第三,对纯公共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和市场性项目分别核算,分门别类地提出债务偿还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由城投债向市政债转换。针对城投债存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回报与投融资之间期限错配问题,在地方债务总额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统一专项管理、分类处置、新老划断、区域试点、增量疏导、存量转化”的模式逐步由城投债向市政债过渡,并逐步建立政府信用评级和预警制度;或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解决不良资产的“出口”问题。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破产清算,化解存量不良资产;或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建议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主体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永久归集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偿债基金,通过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结余调剂、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渠道,保持偿债准备金来源稳定,防止资金链出现断裂。

  第四,尝试发行永续国债。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国债持有比例。我国国债负担率为2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国债发行的空间充裕。由于公共投资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为弥补资金缺口,地方政府不惜对外举债、背负利息。可以尝试发行永续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等长期投融资,也可以增加居民融资渠道。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