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国际银行业“稳定器”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今年再添中国“新丁”。
11月12日,国际金融监督和协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发布最新名单,中行连续三年入选,工行首次入选。
工行表示,各项指标领先、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等三方面因素是工行入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主要原因。
2013年新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增至29家,其中16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亚洲。
业内分析人士称,目前中国已有两家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这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表现。不过,随着银行规模的增长以及监管愈加严格,作为“稳定器”的银行未来依然会面临不少监管挑战和激烈的全球竞争。
国际化步伐加快
“工行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并不意外,毕竟工行已经连续好几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一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2011年11月,FSB委托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和监管的政策框架,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维度、运用12个指标评估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并且每年巴塞尔委员会都会重新测算银行的全球重要性分值,重新公布名单。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在2011年3月表示,全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该是在全球的业务中发挥重要的影响,而工行2010年末海外资产、盈利、业务等占比都在5%以内;在工行的海外业务比重还没有占到很大之前,不应该作为一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再加上一个额外的资本要求。
然而近年来,工行在加速国际化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末,工行海外资产规模达到1821.77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的比重上升至6%。上半年工行境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国际化的长足发展,是工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关键因素。
工行凭借着海外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加速了海外布局。目前,工行已基本搭建起了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境外网络扩展至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机构。
此外,工行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也带动了工行全球系统重要性分值的增长。今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指定工行新加坡分行为人民币清算银行。5月底开业至今,该行清算业务量已经超过万亿元。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超过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2%。
与工行初次入选相比,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银行,中行已是第三年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中行行长李礼辉提到,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海外业务所占的比重也包括海外创造的税前利润或者营业收入所占的比重能够达到30%左右,并且把国际化作为中行未来竞争优势的三大措施之一。
从中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6月末该行海外资产总额5289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32.50亿美元,占集团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3.1%和18.4%。
中行在29家入选银行中排名第18位,较2012年上升4位,较2011年上升10位,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唯一连续三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机构。
不存在资本压力
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大而不能倒”,同时也意味着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监管推进了巴塞尔协议Ⅲ。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每组银行需满足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中行和工行目前居第1组,适用1%的附加资本要求。巴塞尔协议Ⅲ也要求,国际活跃银行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和10.5%。
“从中国版巴Ⅲ来看,在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要求上都比国际要求要高,所以工行即使进入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也不存在补充资本的压力。中行已连续三年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也不存在资本压力。”上述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银监会去年底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和10.5%,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
工行表示,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8%和11.5%。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48%。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9%,一级资本充足率10.59%,资本充足率13.17%。
“远高于最低的资本充足要求,并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这意味着工行将无须为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额外补充资本。”工行称。
全球领先的各项指标,被认为是工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基础,除了总资产、利润等居全球同业首位之外,在《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工行以一级资本1606亿美元名列榜首,是该榜单发布近50年来中国银行业的首次登顶。
今年三季度末,中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52%,资本充足率为12.35%,均高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标准。
上述分析师认为,中国两家银行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不过随着银行规模的增长以及监管愈加严格,作为“稳定器”的银行未来依然会面临不少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