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家人从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工矿区平房,搬进了南北通透的大两居。日前,京煤集团下属煤矿的水电班长荣印清一家如愿搬进了惠通新苑小区5号楼1单元的新房。跟他家一样,今夏1000多户居民陆续搬进这个在杨坨煤矿原址上改造而成的安置房小区。记者昨日从市国资委了解到,2014年市属国企工矿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计划完成搬迁4612户,截至6月30日,累计完成4727户,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2.5%。
京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继去年2000余户房山工矿棚改居民顺利入住后,今年6月,位于门头沟王平和杨坨的两个工矿棚改安置房项目也达到了入住条件,居民们迎来了乔迁新居的日子。
据统计,京煤集团工矿棚户区共计约71个片区。作为北京市由企业承担的最大的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京煤集团选择房山区河北镇、门头沟区王平镇和军庄镇杨坨村建设安置房,关停了地块上原来正常生产的工矿企业,腾出的土地除了部分用于新建承租公房外,还将进行植被绿化,恢复矿山绿色生态原貌。这三个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4.47万平方米,可明显改善京煤集团工矿棚户区员工的住房条件,让数千户矿工从大山深处迁出,在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去年11月16日,首批2000余户居民已入住京煤集团房山河北镇项目。今年夏天,选择杨坨和王平项目安置房的居民将陆续拿到新房钥匙。
京煤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加快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将京煤集团所属门头沟和房山矿区的危旧房屋纳入北京市新增棚户区改造范围,由京煤集团对自有土地上的自有房屋进行改造,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