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中担、华鼎事件”、商业银行“一刀切”和监管部门的清理整顿后,民营担保业正从“寒冬”中艰难复苏。然而,在宏观经济下行和监管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下,担保行业所面临的业务量萎缩、代偿率高企等问题依然严峻。
来自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担保代偿余额250亿元,代偿率为1.3%。而2011年全国担保机构代偿率平均为0.42%,2010年仅为0.16%。
而今年以来,在担保公司业务量整体萎缩的情况下,各地不断暴露的信贷风险又令担保公司的代偿能力持续承压。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不少担保公司不得不面临资金“只出不进”的尴尬境地。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广东、浙江等多家担保公司发现,除了少数国有担保机构,整体担保行业的业务量依然没有明显的回升。并且,担保行业的持续低迷和前景不明也令越来越多的民营担保公司选择转型,甚至退牌。
业务量萎缩
经过几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中国担保行业在2011年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8402家,同比增长39.3%;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幅达63.8%;在保余额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
而在2012年2月,受京广两地相继爆发的中担、华鼎、创富三家担保公司违规事件影响,绝大多数民营担保机构的业务被商业银行“一刀切”,进而导致全行业业务量开始急剧萎缩。
再加上,去年宏观经济形势低迷,担保行业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在保余额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590家,与2011年末相比,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增速同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
而在保余额方面,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保余额21704亿元,同比增加2584亿元,增长13.5%,增速明显放缓。而在北京、广东、浙江等担保机构较多的地区,新增融资担保额甚至首现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以来,尽管有所恢复,但担保业的发展颓势仍未彻底好转。
以北京地区为例,根据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对辖内正常开展业务的114家担保机构统计,2013年上半年,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362.12亿元,同比增长了5.34%,但仍低于2011年上半年的水平(429亿元)。
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在保余额1256.32亿元,同比增长了5.66%。其中贷款担保在保余额785.74亿元,同比增长了0.90%,比年初增长了1.19%,其他融资性担保在保余额470.58亿元,同比增长了14.69%,比年初增长了-2.42%。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表示,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同时受到“中担事件”的持续影响,工行、建行、北京银行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12年终止了与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至今未见松动,民营担保机构绝大多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在民间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温州,情况则更不乐观。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温州金融监管部门内部资料,由于温州的信用风险仍在担保链上扩散,不管是银行业从自身信贷业务质量方面考量,还是企业从规避担保链风险角度考虑,双方均主动压缩了担保类贷款的比重。
该份资料显示,温州当地银行普遍退出了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银行为控制风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担保公司合作准入门槛,例如,限制与民营担保公司的新业务合作、加强银担合作全流程风险控制等。
代偿率高企
与担保业务量收缩相比,更令担保公司头疼的是不断攀升的代偿率。
来自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担保代偿余额250亿元,代偿率为1.3%。而2011年全国担保机构代偿率平均为0.42%,2010年仅为0.16%。
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不断反弹,担保行业的代偿能力还将持续承压。
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年上半年,北京担保业机构共计发生代偿12.9426亿元,是去年上半年的9倍多,代偿率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峰2.20%。其中,99.95%为融资性担保代偿。融资性担保代偿12.9354亿元,融资性担保代偿率高达2.94%。
据北京一家民营担保公司董事长介绍,北京地区上半年的代偿主要集中在五六家规模较大的担保机构,其中某大型国有担保公司一笔代偿就高达10个亿。而从行业来看,钢贸、光伏等行业则是引发代偿率大增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