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中国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信息网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运动化之势:不应为政治任务

来源: 时间:2014-03-20 07:20:43 浏览次数:

 

混合所有制:摸清路况上路

  当前一场席卷全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继中石化率先在销售业务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许多央企和地方国企也加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其速度之快、开放程度之广前所未有,大有改革运动化之势。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国企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航向,也契合了决策层要求未来国有资产将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之诉求。然而,混合所有制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因为全面推动国企改革遭受到了巨大的障碍,尤其是意识形态问题。因此,在确保国有控股前提下的混合所有制成为一个过渡选择,即往前走半步总比一步不走要强。这也是这项改革没有太大阻力的原因。

  当前国企与地方政府是乐于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以央企(国企)为例,长期以来,舆论要求国企进行彻底改革的呼声很高,希望打破垄断,提高效率,强制分红等等,而混合所有制几乎没有触动央企利益,他们可以在非核心业务上向民间转让一部分股权,缓解社会长期积压的改革要求,避开垄断、效率、分配等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现在则是着急出售国企股权的时候。因为各地政府在过去几年,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增长而背负了巨额债务。随着融资成本越来越高、经济减速及由此带来的土地财政与税收增速放缓,在收入与支出间存在很大的缺口。显然,向民间出售部分国企股份可缓解这种压力。

  可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企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表达一种积极完成中央部署的政治任务之态度,而且是所有改革当中触及国企与地方政府利益很少的领域。当然,不能说没有触及国企与地方政府利益就不是一种好的改革,毕竟这是一种过渡安排,会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基础。

  但是,如此迅速且一窝蜂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会不会成为走过场的运动,值得反思。如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当前改革迅速值得鼓励,但改革不能过于轻率,更重要的是细则以及透明,不能在轰轰隆隆中重蹈上次的覆辙,从而打击人们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殊不知,上次国企改革仓促且不透明,以至于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且改革成本多由下岗工人承担。

  事实上,国企与政府如此热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民间资本却显得相对冷静。显然,这是因为民间资本如果只占少部分股份而无话语权,既不能提高国企的治理能力与管理效率,私营资本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改革很容易变成为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

  因此,改革不应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更不是为了局部利益,改革是一项技术活,欲速而不达。目前一窝蜂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适度减速,并在提高透明度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企业情况制定各自不同的改革方案,以实现提高国企效率、激发企业活力的目的。政府应积极为改革创造制度环境与条件,并监督这一过程是否公平合理,否则为改革而改革将伤及改革本身。

版权所有 ©2015 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培训网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9051633号

唯一官方网站:www.ctrz.org.cn   技术支持:允升网络传媒

网站地图